我國對廢雜銅的回收利用歷來就十分重視,究其原因
一是中國銅資源的不足,對廢雜銅的回收利用是對銅礦資源不足的補充;
二是廢雜銅的回收利用投資少、建設周期短、成本低;
三是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廢雜金屬是廢品和廢料的統稱,其來自三個方面:
一、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產生的廢品和廢料;
二、各種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品和廢料;
第三類型,使用過程中舊的、報廢的儀器、儀表、工具和機器設備等。
國內廢雜銅尚沒有制定較為完善的分類標準,基本上參照國外的標準,大致把廢雜銅分為三類:
1#廢雜銅:純度在95-99%以上,主要是由干凈的非合金銅材料所組成,即:銅邊角料,銅圈、干凈銅管或管道、1#銅線和粗導線(不包括被燒焦的和易碎的細銅線),此類廢料可直接送加工廠使用。
2#廢雜銅:含銅在85%以上,包括干凈的、氧化的、帶皮的銅邊角料、銅圈、整流器部件、較干凈的帶少量焊錫的銅管材,氧化或帶皮銅線(不是被燒焦的銅線)。
3#廢雜銅:除含有上述1#、2#廢雜銅的成分外,還含有大量的含銅鑄件,廢軸承、廢舊馬達、各種電器設備、廢舊變壓器等等。3#廢雜銅含銅量變化范圍很大,較低含銅量達20%,較高達到70-80%。
出現這樣的情況并不奇怪,隨著銅價的恢復,我國廢金屬主要品種廢雜銅在1-4月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分別為18萬噸、22萬噸、33萬噸、40萬噸,國內廢雜銅進口再度引起市場關注。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及其再生金屬分會的數據,2008年,我國利用廢銅生產的再生銅近200萬噸,占我國2008年銅產量的一半,為當年我國銅消費量的40%。
其中,我國90%以上的再生銅原料來自國外,廢銅進口直接影響了我國銅價的走勢。在2009年初,外界盛傳,受廢雜銅進口量減少的影響,我國銅價被迫抬升。
日本大畑商事集團公司(中國)是一家典型的國外廢金屬供應商,年廢雜銅進口量超萬噸,其總經理冷健向本報記者透露,2009年1-4月其銷往到中國的廢雜銅與海關增幅差不多,不過,“5月份之后可能會減少”。
受累危機進口下降
隨著經濟危機的深入,銅價在2008年10月跌價過半,隨之而來我國銅生產全面萎縮。
吳江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市場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沈雪林向本報記者透露,2009年3月吳江市的廢銅冶煉加工廠開工率只有去年的一半,“按往常,現在已經進入用銅旺季了,但今年卻沒什么動靜,生產量只有幾百噸,而往年會有幾千噸”。
吳江市七都鎮的光電纜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生產的電纜中再生銅的比例占55%,是華東地區較大的有色金屬回收利用市場。
據海關數據,2009年1月份我國進口廢雜銅18萬噸,同比下降56.2%。從2008年10月開始,我國廢雜銅進口量不斷下降,當月進口41萬噸,同比下降18%,至2008年12月底,我國廢雜銅進口由每月50萬噸左右下降至38萬噸。
多家參會的供應商均表示,雖然價格下跌了很多,但當時看不到底,因此不敢進口。
另一方面,不少國外廢雜銅供應商寧愿把貨拿在手里,也不愿低價出貨,一位國內進出口商透露,雖然價格很低,但很難從國外拿到貨,國外供應商希望等價格回漲后再出手。
另外,多位參會廠商透露,銅價大幅下跌也打亂了原有的市場秩序,國內采購商違約行為時有發生,過去較低的合約保證金已無法阻止違約行為的發生,因而國外供應商不得不增加合約保證金,并重新評估國內采購商,這給廢雜銅進口帶來了不少麻煩。
至2008年12月底,我國銅價跌至22000元/噸,隨后我國銅價觸底反彈。由于我國廢雜銅有一個月左右的到貨期,因此我國廢雜銅在今年1月份達到較低點,18萬噸,隨后與銅價一道緩慢恢復。
銅價企穩進口恢復
在冷健看來,價格觸底回升是進口量恢復的主要原因,“價格上升后給了市場一個信心,我認為銅價在去年年底的那個價格是個底,不可能比它更低了”。冷透露,2009年初其公司開始逐步增大廢雜銅的進口量。
據了解,從2008年底以來,銅價停止下滑,并在25000元/噸左右徘徊,至2009年3月中旬銅價突破30000元/噸,并出現一波快速拉升行情,迅速漲至40000元/噸左右。
銅價回升雖然有投機因素存在,但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需求仍是推動銅價上漲的核心因素。據本報記者調查,在春節前后我國用銅需求出現了一波高漲行情,占我國銅消費一半以上的電纜行業,在春節前后開工率由低于50%恢復到90%的正常水平。
寧波金田銅業集團多位中層向本報記者透露,公司現在已經全面復產,而且還要不時加班。
另外,穩定而較低的銅價,也被不少企業視為進軍廢雜銅進口的機遇。
福建省物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再生資源部經理陳偉平向本報記者表示,其公司一直想從國外進口廢雜銅,而現在較低的銅價是一個好機會。
據了解,由于國內廢金屬回收在2009年開始加征增值稅,雖然實行先征后退,退款70%,但由于廢金屬回收沒有增值稅進項抵扣,并且退款期為三個月左右,因此大大增加了國內廢金屬回收的難度,間接地提高了從國外進口廢金屬的吸引力。
寧波旦尼爾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在2009年開始進行廢雜銅的進口貿易,其總經理毛文達向本報記者透露,依托母公司的聲譽,公司有信心完成年一千噸左右進口廢雜銅的銷售。
事實上,現在的廢雜銅進口并不擔心銷售,不少下游廠商希望能自行進口。寧波市鄞州新亞機械廠廢金屬進口部經理唐祥向本報記者透露,由于進口商經常在低價時囤貨,“高賣低囤”,這給企業生產帶來了不少麻煩,“現在,我們很希望能在國外直接找到一些供應商”。
后市看淡
據了解,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廢雜銅進口量目前繼續呈現恢復性增長,并已接近原來月均50萬噸的水平。
“買漲不買跌”,這是參會供應商、貿易商和加工商的共同心聲。在他們看來,只要市場不出現大幅波動,廢雜銅的進口量都將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畢竟“現在跌一點以后又會漲一點,損失都可以補回來”。
不過參會進出口商均不看好后續走勢。冷健表示,其公司廢雜銅進口量將不會保持今年前四個月的水平,“可能會減少一點”。
在冷看來,每年5-7月,10-11月都是傳統的淡季,而且此前受國家經濟刺激計劃的影響,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一定量的用銅需求,但其他用銅需求并沒有明顯恢復的跡象。
上海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李富春向本報記者表示,家電中用銅較大的空調生產情況并不好,比預期要差。
上述金田銅業人士也表示,進入5月后,訂單情況沒有3、4月的情況好,并認為2009年銅業將較為艱難。
源通機械,鄭州地區較大的金屬破碎機生產銷售基地,以上信息摘自網絡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