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ub id="xktto"></sub>

      <form id="xktto"><legend id="xktto"></legend></form>
      <sub id="xktto"><code id="xktto"></code></sub>

      1. 熱門產品:

        行業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

        中國廢鋼鐵行業管理體制發展的歷程

        來源:源通重工   時間:

        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作為鋼鐵生產的重要原料,廢鋼鐵產業為中國鋼鐵業取得快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作為一種載能資源和環保資源,廢鋼鐵產業在中國鋼鐵業越來越注重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節能環保和清潔生產的趨勢下,必將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對于這樣一個行業的管理體制,建國以來也經歷了幾次重要的變革,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粗放管理到規范管理、并逐漸走向國際化的道路。建國60年大慶前夕,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鎮武,聽他講述了中國廢鋼鐵行業管理體制的發展歷程及發展趨勢。


        圖為協會協會常務副會長王鎮武接受記者采訪


        1976年我國有了廢鋼管理機構

        王鎮武介紹,我國正式成立廢鋼鐵行業管理機構,應該從1976年算起。之前,廢鋼工作沒有專門部門去做,臨時由原冶金部副部長組織專家成立了“廢鋼工作小組”,向國家有關部門匯報全國廢鋼工作情況。

        1976年1月29日,由原冶金部主管生產的趙嵐副部長簽發、唐克部長簽批的《關于成立冶金部廢金屬回收公司的請示報告》文件報到原國家計委。同一天,原國家計委主任袁寶華簽批同意。還是在同一天,國務院鋼鐵領導小組谷牧、林乎加當天就對該文件作了批復。

        “這么快獲得批復,可見國家對廢鋼行業的重視”,王鎮武說。

        從這一天起,“冶金部金屬回收公司”就正式宣告成立了,也叫金屬回收處,屬處級單位建制,隸屬原冶金部物資供應運輸局,從事全國重點鋼廠的廢鋼分配、統計、管理,該處處長經常直接向唐克部長匯報工作。在計劃經濟時期,該處負責全國鋼鐵行業26家重點鋼廠廢鋼的消耗、生產回收、非生產回收,調入、調出(廢金屬邊角料,普鋼廠調給電爐鋼的切頭),廢鋼加工設備的統計管理,鋼渣管理等工作。

        據王鎮武回憶,當時社會上包括一些鋼鐵業內人士,都稱廢鋼回收是“收破爛兒”,還沒認識到廢鋼鐵是煉鋼生產的重要原料之一。

        廢鋼管理的三個階段

        從1976年起,我國廢鋼行業的管理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個階段:從1976年到1986年,計劃經濟時期的廢鋼管理

        原冶金部金屬回收處有兩個職能,一是行政管理,二是廢鋼交易。在行政管理方面,1976年廢鋼統計開始納入國家主要行業統計體系――“物統九表”。

        1978年,原冶金部副部長高揚文召集廢鋼加工緊急會議,提出“精料入爐”方針。會議指出,一是廢鋼要進行精加工。根據金屬回收處的調研報告,鋼鐵企業從社會采購的廢鋼,由于只簡單挑選,鋼廠又缺乏加工手段,影響多吃廢鋼。二是廢鋼質量不好雜質多,影響鋼水質量。三是號召企業加大廢鋼用量,與吃鐵礦石相比,多吃1噸廢鋼,就可以節約1噸標準煤。為鼓勵企業實施“精料入爐”,國家撥專款為企業配置設備,當時稱為“6-9-20”項目,即6座爆破坑、9座落錘、20臺輕薄料打包機。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廢鋼加工設備規模小,廢鋼加工的數量和質量均滿足不了鋼鐵企業的需要,我國開始醞釀進口廢鋼。

        談到這里,王鎮武講了一個小插曲:1983年,我國廢鋼單耗達到316公斤/噸鋼,當年廢鋼供應量不足,企業庫存很低,全國平均庫存少于10天。為此,從1984年開始國家批準原冶金部進口廢鋼補充國內資源不足。由金屬回收處與當時的外貿公司合作,進口的一單美國廢鋼是給鞍鋼的。由于工作人員對進口廢鋼的質量把關很嚴,使企業少損失100萬美元。當時進口廢鋼是新鮮事兒,媒體也很關注。媒體由于不了解情況,錯以為是損失了100萬美元,寫了內參報到國家相關部門,引起很大反響。經調查,總算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從1984年開始,我國進口廢鋼由國家統一進口、統一分配,每年進口計劃約在80萬~100萬噸左右,根據國外廢鋼與國內廢鋼差價部分,國家給予80%的補貼,20%由鋼廠自己消化,保證了鋼鐵生產的原料供應。

        二個階段:從1986年到1995年,廢鋼逐步走向市場

        在這一階段,我國廢鋼管理仍分為三大塊,即冶金系統、物資系統和供銷社系統。王鎮武從1983年起擔任金屬回收處副處長,所以他對這一時期的行業變革感觸較深。他說:“政策對行業發展的作用非常重大。”

        1986年,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日益活躍,原冶金部主動向國家要求放開廢鋼市場。1986年11月,原國家計委、原經委下達文件,對廢鋼市場實行放開管理,取消指令性計劃,由鋼廠按原冶金部核定的留用統配鋼材自行串換。至此,廢鋼成為鋼鐵行業一個“走向市場”的品種。

        用鋼材串換廢鋼,按當時的市價換取比例核定為1:2,即1噸鋼材可以換2噸廢鋼,有些品種串換比還要大些。由于市場價格有起伏,善于經營的企業通過交換就能得到實惠。這種“放開搞活”的做法,使企業嘗到了甜頭,受到廣大企業的歡迎。

        用鋼材串換廢鋼,是當時用鋼材可以串換的一個品種。隨著市場的逐步放開,后來很多產品都可以用鋼材串換了。而且,這一時期我國鋼產量大幅增長,鋼鐵企業自身對廢鋼的需求不斷加大。

        這一時期,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實施,我國開始實行鋼材生產銷售的雙軌制,但包括廢鋼、煤炭等物資運輸的車皮仍由國家統一調配。1988年,原冶金部精簡機構撤銷物供局,成立了中國鋼鐵爐料總公司,作為過渡仍代行原來物供局的一些行政職能,廢鋼供應工作也隨之放開。

        中國鋼鐵爐料公司成立后,開始關注廢船廢車拆解業的發展。當年,該公司在大連成立了拆船公司,買來幾萬噸的船,并成功拆解。相繼在煙臺、上海、江蘇等地開展了拆船工作。1989年,該公司又在煙臺成功嘗試了廢車拆解工作。

        20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發表了的南巡講話,我國再一次掀起改革開放的大潮,我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開始進行著一場重大的變革。在國有企業改制、政府職能轉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國家舊的經濟管理體制逐步淘汰、改革繼續深入發展的關鍵時刻,全國廢鋼鐵戰線迫切要求成立自己的行業組織。于是,由原冶金部鋼鐵爐料總公司牽頭,開始籌建“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

        1994年7月,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注冊成立,屬全國性工商領域行業協會,是非營利性的,自律性的,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中國廢鋼鐵行業管理組織。1995年,協會加入世界回收組織國際回收局(BIR),是該國際組織的金卡會員單位。

        第三個階段:從1996年到現在,廢鋼產業快速發展,行業管理日益規范

        這一時期,我國鋼鐵工業取得了大發展。建國初期,我國年產鋼鐵僅在100萬噸左右,而在1996年突破1億噸,2003年超過2億噸,2005年超過3億噸,2008年超過5億噸。鋼鐵業的蓬勃發展,對廢鋼原料的需求量大幅增長。在這個階段,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承擔了以鋼鐵企業為主的廢鋼行業協調的職能。截至2009年,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成立15年來,現有會員單位181家,委員219名。

        廢鋼鐵行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1)行業管理逐步規范,廢鋼回收利用體系逐步完善,國內廢鋼鐵市場經營秩序逐步穩定。

        20世紀90年代初期,鋼鐵工業快速發展,廢鋼鐵資源日益緊張。廢鋼回收網點泛濫,一些不法分子哄搶國企廢鋼,盜竊設備、公共設施。1995年,黨中央國務院責成公安部、國家工商局、原冶金部等國家相關部門、地方政府,對鋼鐵企業周邊進行整頓,使廢鋼回收體系逐步完善,整個行業機制逐步進入良性運作狀態。目前,在江蘇、廣東已形成幾個年回收加工能力50萬噸以上,幾個設備相對好、管理達世界同行好水平的廢鋼鐵回收、加工、配送企業,協會已為4家企業掛牌為“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廢鋼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提高了自身廢鋼鐵回收、加工利用的管理和裝備水平。

        (2)進口廢鋼市場逐步穩定,管理逐步規范。

        協會于2003年底開始正式介入我國進口廢鋼市場的行業協調管理工作。2003年11月,國家環保總局廢物進口登記管理中心和協會聯合對全國先后91家申報企業進行了重新登記和認證,確認了80家為進口廢鋼應用資質單位,12家外貿公司被推薦為進口廢鋼代理公司;制定印發了《進口廢鋼鐵行業管理制度》,使我國進口廢鋼行業管理開始走上規范。目前我國年進口廢鋼量1000余萬噸,彌補了國內廢鋼資源的不足。

        (3)加強科學研究,加快技術進步,深化冶金渣的開發利用。

        協會于2000年12月在上海籌建成立了鋼渣綜合治理專業委員會,2002年11月于鞍山重組更名為冶金渣開發利用委員會。我國對冶金渣的開發經歷了三個階段:20世紀50~70年代屬丟棄階段,80~90年代中期屬粗放開發階段,90年代末~進入21世紀屬綜合利用階段。現在全國所有的老鋼渣山已被基本開采處理完畢,新渣即排即加工。目前我國的鋼渣處理能力和處理技術在世界上居地位,正向著冶金工業固體廢物“零排放”的目標努力。

        (4)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加快發展我國廢鋼加工和冶金渣加工設備。

        我國廢鋼鐵加工機械作為一個產業應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多年來,我國設備制造企業通過技術引進技術合作,研制開發,使廢鋼加工設備得到快速發展,填補了國家多項空白。并逐步打入國際市場,銷往東南亞、東歐國家和港澳地區。協會成立初期成立了廢鋼加工技術專業委員會,后更名為廢鋼加工設備工作委員會。

        (5)加強行業自律,市場協調,穩定廢鋼鐵市場秩序。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廢鋼市場經歷了兩次大的沖擊。一次為1993年-1995年廢鋼價格從200元/噸左右,一路攀升到1000元/噸以上,且居高難下。二次是2003年-2004年由于新建鋼鐵企業增長過快,國內廢鋼資源緊張,加上人為炒作,造成國內外廢鋼價格一路上揚,給廢鋼應用企業一度造成資源恐慌。協會采取了積極應對措施,2004年5月在北京召開我國進口廢鋼工作會,正式成立廢鋼鐵貿易工作委員會。

        展 望

        展望未來,王鎮武信心滿懷。

        他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中國鋼鐵工業仍將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中國廢鋼鐵市場提供了機遇。未來的鋼鐵工業格局電爐煉鋼將會逐步替代轉爐煉鋼的優勢,廢鋼爐料將會逐步替代鐵礦石的主導地位,本世紀內廢鋼鐵將成為鋼鐵工業的重要支撐產業。而且,廢鋼應用、冶金渣開發是我國再生資源、環保產業和循環經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一個“朝陽產業”。

        王鎮武表示,廢鋼產業的快速發展,更加要求行業管理的規范化、國際化。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政府職能的轉變,協會職能的增加,協會的機構和管理機制進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革。下一步,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要繼續發揮在行業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協會的行業服務能力;二是及時總結經驗,擴大覆蓋廢鋼加工配送示范基地的成果;三是強化技術推廣,提高行業技術裝備水平;四是開展資源調查,增加國內外資源供應量;五是提倡精料入爐,促進鋼鐵企業多吃廢鋼鐵;六是注重業務引導,促進廢鋼物流合理布局;七是健全統計體系,完善行業數據統計工作;八是立足信息建設,發揮網站、雜志服務功能;九是重視鋼渣處理,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十是組織專家班子,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意思金屬破碎機信息摘自網絡僅供參考。


        頁面版權備注
        本文版權歸 源通重工 所有;本文共被查閱 6829 次。
        未經授權,禁止任何站點鏡像、采集、或復制本站內容,違者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到底!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成年黄页网站大全免费无码,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